当前位置:首页 > 电影 > 正文内容

回西藏 (2022)

剧情   369次播放

视频推荐

追剧君

回西藏 (2022)

回西藏 (2022)

回西藏 (2022)

导演: 陈国星 / 拉华加

编剧: 董丹蕊 / 陈国星 / 杨国莹 / 张大磊 / 拉华加

主演: 宋洋 / 金巴 / 陶海 / 索朗旺姆

类型: 剧情

制片国家/地区: 中国大陆

语言: 汉语普通话

上映日期: 2024-01-11(中国大陆) / 2022-08-14(北京国际电影节)

片长: 110分钟

又名: 老孔和久美 / 孔繁森前传 / Kong and Jigme

《回西藏》电影的剧情简介:

在“北电影节”开票日之前,由馆长沙丹曾力荐的一匹黑马《回西藏》引起了众多粉丝的追捧,一开票就被抢购一空。

当时,只有一幅海报和一段简单的介绍,“零宣传”和“高热度”的反差,堪称本届电影节上“最神秘”的一部。

现在,经过两次上映,《回西藏》不负众望,成了一部小众电影,口碑极佳,要求“加场”。

《回西藏》以初入西藏的老孔和藏族译员久美互译为主线,通过他们由不相识到相识,最终结下终身好友的历程,展示了汉藏民族思想、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。

天空与大地的广阔,高山的壮美,藏族的纯朴,宗教的虔诚,相互交织,影片中并无激烈的戏剧性,也无局外人所见的宏大场面,而是以富有诗情的视觉和含蓄的情绪表现,将藏地的风景和西藏人的生命的烟火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

也难怪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中国的《绿皮书》,而另一些人则想到了《云霄之上》,这是一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电影,也是去年天坛大奖的最佳电影。

天坛大奖的奖项即将揭晓,1905影片网将与陈国星、《回西藏》两名导演拉华加进行一次专访,深入剖析这一冷门之作。

一位是著名的五代大导演,四十年的演艺生涯,《横空出世》等一系列经典作品;一名年轻的藏族导演,他以三次执导的电影《旺扎的雨靴》赢得了业界的瞩目。

陈国星和拉华加的联手,正如影片里的老空和九美,彼此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交融,产生了巨大的力量。

这个工程是从陈国星开始的,他曾经从事西藏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,对这块大地怀有很深的情感。最近几年,他在采访中感触最大的就是西藏人特有的“幸福感”。

在一次意外中,他得知一名藏族老者阿旺曲尼,在他年轻的时候,曾经担任过西藏的一名工作人员的翻译,尽管这位老者早已过世,但是从他的录像中,不难看到他们之间那种超越种族的友谊。

两个不同的背景,不同的想法,不同的性格,怎么会是最好的朋友?那么,西藏民众的“幸福感”来自哪里呢?这就是《回西藏》一书的创作初衷。

尽管题材明确,但这个故事的编写并不轻松。陈国星带领剧本创作小组,花了三年的功夫,才能将西藏的风俗习惯准确而真实地呈现出来。

在此期间,该片的美术总监万玛才旦将与《塔洛》等影片有过合作的年轻导演拉华加引荐给陈国星。

陈国星坦言:「过去我们常常用外国人的眼光看问题,但是这一回,我们要把藏族表现得非常精确。」因此,我告诉拉华加,你必须帮助我完成这个任务。”

说起拉华加,他的长篇电影《旺扎的雨靴》,以其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命气息,在业界广受赞誉。而这一次,他也加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,例如青稞饼、用刀子切牛肉、抓贼到庙里立誓等等,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。

拉华加说:「我们的传说是在这块大陆上展开的,所以一定会有许多关于生命的详细资料,如果没有它们,它们将不再是这里的一部分。」

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,陈国星和拉华加成为了“忘年交”。拉华加如此描述,尽管相差三十多岁,却十分开心地配合,「他肯倾听青年的意见与创意,真是难得。」

陈国星表示,他很认同一位评论家对于《回西藏》的评价:「兼具学术气息与藏族导演的细致表现。」

“我想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,如果只有我和拉华加两个人,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感觉,只有这样,我们两个人的配合,才会更加完美。”

一位是血气方刚的山东人,一位是“见过世面”的藏族年轻人,但并没有取得成功。《回西藏》将他们由生疏到熟稔、由抵触到了解、又到相互感染的历程演绎得特别真诚感人。

也怪不得,在《北影节》上映之后,许多人都联想到了奥斯卡的《绿皮书》。

陈国星认为,与《绿皮书》中的“老空”、“久美”并无强烈的戏剧矛盾,而是一种平等的、相互融合的、多元的、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“我们希望告诉人们,人们对生活和快乐的看法是如何冲突的。”

这个“碰撞”在很多方面都有反映:一是在语文上,由于语言上的障碍,老孔迫切需要一位翻译,而这也是他和久美交往的出发点;后来,他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起居,从来没有亲手煮过糌粑,不习惯马上赶路,到后来学会了拿起刀子,再加上一杯香甜的茶水,他渐渐习惯了西藏人的生活方式。

第三个层次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两个族群在生存观念上的冲突,从羊病事件,到曲珍奶奶之死,再到大坝事件,都反映了藏民对于生命与大自然的尊重。

在谈到曲珍的祖母要不要看医生时,拉华加举了一条藏族的俗语:听家长的是孝子,听人的是好意,曲珍婆婆既然不愿意住院,那就顺着她的心意吧。

“西藏的许多老年人,死后都会默默地死去,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,而老孔却有自己的一套思想,觉得把人带到医院,就是最好的孝道。谁也没有做错什么,我们只是理念上的分歧,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。”

这个“对话”的历程,恰恰就是两人所要传达的,没有预先设定的价值评判,也没有刻板的道德教化,而是建立在诚意与互相尊敬的基础上,彼此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。

正如一位虔诚的信徒去冈仁波齐,没有任何新奇的情节,久美说:“这是她自己的愿望,她坚持要一个人去。”

除去剧情上的精雕细琢,老孔九和九美的友情之所以感人,更是因为宋洋和金巴的出色表演,给这个角色注入了独特的生命气息。

陈国星表示,在挑选“老孔”角色时,他最看重的就是他眼中的“光芒”,「我喜欢捕捉他的眼神,在他见到羊、老人、小孩的眼神中,要有一种悲天悯人、悲天悯人的光彩。」

宋洋和老孔差不多,这也是他首次到西藏,尽管他的高原反应很大,拍戏的环境也很艰难,有的时候一场戏要拍四五十场,但他从未抱怨。

拉华加对他的评论是:“宋洋是个很简单的人,和老孔有几分相似。孔老先生之所以多次来到西藏,一定是对这块地方有特殊的感情,对那里的人有特殊的感情。宋洋也是如此,当他真的进入了这个世界,当他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之后,他就喜欢上了这个世界。

扮演久美的金巴早在电影中扮演了藏族电影,如《气球》、《撞死了一只羊》、《旺扎的雨靴》。拉华加表示,金巴最宝贵的地方在于他对于演戏的专注,他会很仔细地去揣摩每个人物,演绎各种颜色。

这一回久美亦是一样,把这个角色刻画得安静而又诚实、仁慈,正是西藏民族个性的一个集中体现。

“诗词是从一开始就定下的。”

苍茫的大地上,一位孤单的旅客独自走在路上,《回西藏》开头的一幕,就像是一部西方电影的开头,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。

在这110多分钟的时间里,电影以极其精致的光线和结构,再加上优秀的音频和视频,将西藏的美丽和藏族人民的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不管是黎明前的祭礼,漫山遍野的格桑花,或是田野里的欢唱,或是热情奔放的锅庄舞蹈,无不流露着一种浪漫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息。陈国星表示,这种“诗意”,是二人在创作时所达成的共识,也是影象创作的一种方式。

为此,他特地邀请了《冈仁波齐》中的一位摄影家郭达明,《皮绳上的魂》,为他重现另一幅风光迥异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西藏。

拉华加表示,从《旺扎的雨靴》至《回西藏》,他一向不喜以强烈的剧情、强烈的戏剧冲突表现,而在演出时,则要求演员多一些节制,透过长焦的镜头,传达生命的天然质感。

就象电影里有很多普通的角色一样,拉华加认为他们的演出特别贴近现实,「他们真的活在生命里,最好的表现就是生命。」

在《回西藏》的相当长一段时期,老孔和久美都是沉默的,默默地感觉大地的活力,他们之间的对话隐藏着感情的潜流。

老孔看着天上的星星,谈论着遥远的家乡,久美还给他唱了一首爱尔兰的《丹尼少年》:“夏天过去了,玫瑰花不能保存,你必须走,而我会一直等着。”

这是久美的歌声,也是老孔的声音:“这是一曲有关地球的歌曲,老孔把它融进了这一块。”

这是一段藏语诗,出自藏族更敦群培,他写下的一句话:“身体就像一具躯壳,死而无悔,就像黄金一样,遗憾地死去。”

这是藏族对死亡的看法,也是对老孔的一首诗歌,拉华加解释道:“肉体只是一具躯壳,什么时候死去并不重要,但是他的智慧和灵魂却会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。老孔就是这样。”

比如在结尾处,老孔骑着骏马在湖畔奔驰,这是他的精神回归,阳光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辉。

影片结尾处,有一个特别感人的地方,就是以“久美”为原型的阿旺曲尼,在2019年过世,依照地方习俗,应该什么都不会留下,但他留了一张和老孔的照片。


Tags: 剧情
下一篇:

刀尖 (2023)

大家都在看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